返回

2016-12-19

“五乡”战略擂战鼓 魅力彝乡唤春归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6-12-19 阅读:208


 “五乡”战略擂战鼓   魅力彝乡唤春归
——访威宁自治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陈劲松
记者 陈武帅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隆重召开,针对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记者采访了威宁自治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陈劲松。
  记者:陈书记,您好!请问板底乡将如何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精神?
  陈劲松:梦想凝聚精神,精神照亮梦想。县十七届一次人代会的胜利召开,是威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接下来板底乡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同心同向同拍;要突出重点,认真谋划重点工程,抓好任务落实,拿出干成事的劲头,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开创板底乡“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记者:作为彝族聚居的乡镇,近年来板底乡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请您谈谈板底乡是如何抓发展的?
  陈劲松:近年来,板底乡紧紧围绕“农业稳乡、畜牧强乡、生态立乡、文化活乡、旅游兴乡”五乡战略目标,着力打造“文化板底、生态板底、和谐板底、宜居板底、魅力板底”,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呈现出“经济提速转型、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干群精神振奋”的大好局面。2015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61万元,比2014年增长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45元以上,比2014年增长13.6%;森林覆盖率达到45%;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达96%;旅游接待人数达40000人,旅游收入达500万元。在发展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注重提高经济作物比重,突出抓好蔬菜、马铃薯、苦荞、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建立一批特色突出的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和规模养殖场。
  二是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大力实施“生态立乡”战略,以实施“绿化威宁”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按照“生态板底、宜居板底”的战略目标,将“守住生态底线”从思想认识层面上升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产业,通过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林业产业高速、优质、高效发展,着力把林业培养成生态建设的增长点、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三是加大重大项目的建设力度,着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促进投资高位增长,精心谋划一批有影响、有特色、带动效益强的项目,以旅游业为龙头,不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繁荣旅游市场,拉动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四是加大特色小城镇带动幅度,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山区特色城镇化道路,全力打造板底小城镇建设“升级版”。
  记者:板底乡作为彝族文化的中心区,保存有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太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氛围浓郁,请问板底乡将怎样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快速通道?
  陈劲松:近年来,板底乡紧紧抓住国家民委和省民委授予“民族特色村寨”荣誉称号的契机,按照县“一核五区五线”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大百草坪至板底古彝寨旅游景区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板底旅游发展“升级版”。特别是今年 8月8日成功举办中国(贵州)“撮泰吉”旅游文化艺术节暨中国傩文化学术研讨会板底乡2015年度彝族“火把节”,海内外傩文化专家学者600余名齐聚板底,首次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的影响力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作为威宁彝族文化主要阵地的板底乡,目前通过组建阿西里西艺术团,使民族文化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开展月琴、民族民间歌舞进校园活动,实现了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共融发展。
  如今,撮太吉传承人、阿西里西组合、阿姿阿芭组合及彝家歌师文友德、罗清喜等,已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坚守者;板底中小学更是把《撮泰吉》、《铃铛舞》等作为校本课堂引进校园,在保护中开发、在传承中发展的民族文化,推动旅游提档升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板底乡旅游品牌“蜕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