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20

抓住新机遇 绘就新蓝图 谋求新发展

作者:李云侠 时间:2016-12-20 阅读:187


 抓住新机遇 绘就新蓝图 谋求新发展
——访威宁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新发布依族乡乡长何敏
本报记者 李云侠

  记者:何乡长您好!请您结合新发乡的实际情况及您所在的工作岗位,谈谈今后将如何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
  何敏: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是我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要呈现出实、稳、诚的特点。报告无论是总结过去五年的成绩,还是明确今后的工作目标,都符合威宁实际。此外,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客观剖析了面临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发展中的短板,这更加坚信了全县了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回到工作单位后,我不仅要继续学习会议精神,还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并利用村两委换届的契机,利用村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向广大群众宣传县党代会和人代会精神,让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县委政府的政策,与党委政府一道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记者:此次会议中,您最关注的是什么?对推进新发乡脱贫致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何敏:我最关注的 ,一是极贫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建设。二是边远乡镇干部的培养,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三是边远乡镇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上项目时因地而宜,不要一味要求集中连片。四是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五是极贫乡镇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新发既是边远乡镇,又是极贫乡镇,如果工作能得到根本解决,一是破解了制约新发乡发展的交通瓶颈,新发的很多特产如林下土鸡、绿色无污染新鲜蔬菜等就可以走出深山,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二是将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既可以更好地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又可以创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像新发这样地块破碎,切割较深的地方,如果像以前一样一味要求连片,无法发展。所以建议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这样地块破碎的乡镇才能真正将产业结构调整落到实处,为群众增收打下基础。四是若像新发这样的极贫乡镇的教育基础设施能得到根本改善,不仅可以解决教育资源流失和分散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记者:请您谈谈新发乡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何敏:新发乡地处威宁东南部,属于边远乡镇,多年来感觉是很多好的东西“养在深闺人未识”。去年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新发列为几个重点帮扶的极贫乡镇之一,并且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帮,新发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2016年两年时间,我乡加大脱贫攻坚工作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破制约新发发展的交通瓶颈。两年时间,共修建公路100余公里,超过了前10年修建道路的总和。二是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核桃、杨树等经济林,中部地区种植高产马铃薯、高产玉米等作物。低海拔地区种植蔬菜、其他经果林。目前一期500亩的石榴种植和300亩的三膜马铃薯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三是面对民政兜底中五保户、特困户,我乡创新式发明了特困户、五保户周转房,把不符合入住养老院条件但生活确实困难的独孤老人和特困户整合,在涉及村统一建造周转房,统一入住,由村委统一管理。待特困户脱贫或独孤老人去世,又周转给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四是利用我乡是全县唯一一个民族乡,别具一格保存完整的布依文化氛围浓厚的条件,依托六盘水梅花山滑雪场旅游建设机遇,提出以“寻找布依印象,挖掘布依文化,打造布依品牌”为主的民族旅游文化发展理念。近年来,通过各类媒体的宣传,参加各类民族文化活动,我乡的知名度大幅度提高,为以后发展民族旅游文化打下了一定基础。五是对居住在石山区、深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力度,2016年涉及两个村两个点的70余户群众的相关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六是2015年以来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全面完工,共解决了8000余人最困难群体的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