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21

群山披绿装 大地展新颜

作者:罗喜贵 李欢 高胜利 祖文涛 时间:2016-12-21 阅读:217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18)
群山披绿装 大地展新颜
——板仓村生态文明建设全接触
本报特派记者 罗喜贵 李欢 高胜利 祖文涛



 
  环境美、生态绿、村庄靓、民风淳……
  冬日的陕桥街道板仓村,群山披绿装,大地展新颜。
  在这片高原山区的土地上,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梁上,布满了一棵棵黄松、青松等葱郁的树木,进入林间,一股股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仿佛进入了大自然的天然氧吧,瞬间精神百倍,浑身清爽自然,偶尔飞来一群鸟雀,停在林间的松木上,叽叽喳喳地欢叫,应和着山腰或山脚牧童清脆的短歌,一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农家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柏油路、水泥路穿梭在林间,白墙青瓦的美丽民居掩映在山间。
  走近板仓村,这里天蓝、山绿、鸟欢、人和……
  毕进,这位来自安徽的种树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板仓村群众对生态的保护意识得到不断提高,村生态绿化得到了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许多荒山秃岭如今披上了绿装,大地正逐渐呈现出勃勃生机。
  毕进说,他从2002年就来到板仓村,一直跟威宁林业部门打交道,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他都在给林业部门制作经果林的薄膜单片、育苗营养袋、防晒网等塑料制品。威宁近年来对生态绿化高度重视,植树造林成了绿化工作的常态。2015年2月,他在板仓村成立了威宁桐威种养殖合作社,主要为威宁当地进行树种育苗、绿化、承包造林等工作。近年来,他为陕桥街道板仓村、新坪村、赵山社区、高坪村等植树造林8000余亩,亲眼见证了近年来陕桥街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可喜成就。
  目前,毕进在板仓村桐威种养殖合作社基地里进行柳杉、雪松、樱花、侧柏等育苗70多亩,育苗土地按500元每亩全部给老百姓流转,如今被流转土地的老百姓反过来帮他打工,月工资2000多元,基地上工人多的时候有70-80人。
  毕进的种养殖合作社给板仓村生态绿化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为该村部分流转土地的农民致富带来了致富的福音。
  由于毕进的桐威种养殖合作社成立时间不长,目前还只是种树,没有进行养殖。谈及未来是否进行养殖时,毕进说,这里生态自然较好,空气新鲜,合作社形成规模后,林下养殖还是要考虑发展的。
  在板仓村危房改造搬迁户新居附近的326国道旁,记者看到,这里竖起了封山育林碑,在周围的大山上,青松、黄松等林木郁郁葱葱,一片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呈现在眼前。记者驱车在326国道上,一路上道路两旁满眼皆是抹白作上交通标志的柳杉,记者通过打听,得知这正是近年来板仓村植树造林的显著成果。
  板仓村村委会主任赵玉祥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板仓村雨季造林4000余亩,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果林200余亩,目前全村森林覆盖接进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整个村庄生态自然良好,走进村子,清新自然、舒服至极。
  板仓村不仅生态得到了改善,新农村建设也成效显著。驱车在326国道上,远远地就看见一个白墙青瓦的美丽村庄,这是近年来板仓村建设的新农村。
  走进村子里,一座座白墙青瓦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周围树木葱郁,青山环抱。从326国道到乌江源的柏油路穿村而过,目前全村的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已全部畅通,村民们出行方便,不再为交通受阻而苦恼。
  “可谁也没想到,时间倒回到5年前,板仓村还是一个‘躲’在深山中贫瘠的小山村,村子里大多是灰扑扑的石混房,一到雨水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成了不少人家房屋破损的真实写照,‘屋漏又遭连阴雨’是村民心中雨季最大的隐患。”采访中,村主任赵玉祥如是说。
  近两年来,板仓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全村已有235户村民住上了白墙青瓦的小洋楼,就连最贫穷的10户特困户也住上了两层楼的“小别墅”,如今,板仓村的生态变绿了,房子变漂亮了,整个村庄变靓了,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群山披绿装,大地展新颜。
  如今的板仓村,山变青、路变宽、人变富,好一派和谐景象……一切都在不断向前“小康”变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