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公益情暖一方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6-12-21 阅读:214
投身公益情暖一方
——威宁青年商会热衷公益事业工作侧记
记者 马召凤

青年商会爱心人士探访贫困家庭
红色小马褂、红色公益心。在威宁贫困家庭和偏远的乡村小学里,总能看到一群穿着红色马褂的青年们,他们脚上沾着泥土,手里抱着孩子们的学习用具和衣服,心里却揣着一份公益的心。
2014年12月,威宁青年商会成立的第一天,青年商会公益部也宣告成立。青年商会从成立至今累计帮助人数9000余人,公益资金共计22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青商人在这股公益之水浸润下,走上了公益的道路,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着一个又一个身处困境的普通人。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公益平台去帮助更多的人,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投身公益,为社会多做一些事。”公益组织成立的初衷正如青年商会公益部部长马欢所说。
爱心助学肩扛责任
今年1月4日,一个寒冷的冬天,在小海镇平山小学内,一群穿着红色马褂戴着红色帽子的身影在平山小学内忙来忙去。文具盒、铅笔、羽绒服等给孩子们的礼物正在依次发放。领着新衣服和文具用品的孩子们在校园内沸腾开来,虽然所有的东西按照一个规格购买,孩子们却在校园内相互比较着,谁的比较好。
当所有物资都一点点发到孩子们手里,这群青商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此次在平山小学,青年商会累计发放600套冬季羽绒服,价值约5万元,为平山小学200多个孩子带来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今年六一儿童节,在海拉镇平原小学,当地的孩子们像过年一样的高兴,因为这一天,他们穿上了过年时才能穿上的新衣服。这份快乐的创造者们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给孩子们发放助学物资和衣服。7月1日,青年商会又筹集6万余元,为海拉镇中心幼儿园修建娱乐设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一个又一个村小,一个又一个身处困境的学子,因为有这样一群热心公益的人,飞出大山外的翅膀更加丰满。回首青年商会的爱心助学历程,像一幕幕放映的电影,有血有肉,用一群普通商人的公益爱心一点点帮助着在人生轨迹上挣扎的普通人。他们触摸教育的贫困,在偏远极贫的地方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社会救助情暖人间
今年1月份,在板底乡的乡村小路上,一群年轻人手里拿着食用油和冬天的衣物,肩上扛着大米,相互扶持着从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走着。路太窄,小路两旁树上的水滴不断往下滴落,最终,很多人衣服和鞋子上湿了大半。这群在泥巴路上拉扯着往前走的青商人开始了又一次的爱心帮扶。
在板底乡,空巢老人王廷华已经80多岁。而在老人的膝下,两个孙子正值接受教育的年纪。在得知情况之后,青年商会随即和当地政府做了相应的对接工作,在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决定对这个家庭带来力所能及的帮助。1月26日,青年商会走进王廷华家,给老人带来8000元人民币帮助改善住房条件以及为老人送上大米和菜油,还为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带来冬季的棉衣和学习用具。
青年商会成立两年以来,不断地在延伸着公益的触角,帮扶的脚步走进了威宁最偏远的地方和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帮助空巢老人重建家园、为癌症患者向社会筹集费用、看望抗战老兵……。青年商会从成立至今,已经不再是一个商业团体,更是一个追随贫困和艰难的爱心小分队。“可能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千股细流融汇成江,希望我们的这种做法能够让越来越来多的人投身公益。”马欢说道。
公益精神点点传递
威宁青年商会公益活动从2014年至今,很多家庭因为这样一个团队而有了改变。在对别人产生影响的同时,青年商会内部正逐渐蔓延着热衷公益的精神。这几年间,青商人从团队帮扶到个人帮扶,一点点把公益精神渗透到这个200多人的大家庭中。很多青商人逐渐受其影响,加入了公益活动中。
今年8月8日,对于柳玉洁来说,这可能是改变她命运的一天。正在焦头烂额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不知如何是好的柳玉洁收到了青年商会成员唐登云送来的6700元助学金,并承诺一直帮扶她读完大学。这对于从小失去双亲、家庭条件及其贫困的柳玉洁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青年商会,团队是一个情暖威宁的整体,而随着团队的发展,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又逐渐变成一个个火种。一个又一个的青商人受公益活动的影响,开始留心公益,投身公益,把公益的星星之火点成了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