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434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赵德才:勤劳创造幸福生活
新闻作者:李继航 罗纱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务工群众忙着采收大白菜


  夏日的岔河镇恰西村,青山层峦叠嶂,绵延铺展。半坡山腰,大白菜喜获丰收;青山脚下,大棚里的西红柿硕果累累。
  “120斤,下一个。再背一趟今天就先不收大白菜了……”大白菜种植基地里,基地负责人赵德才正忙着指挥务工群众采割、搬运、称重、装车。年近5旬的赵德才,在恰西村和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20年前,看着被大山围绕的恰西村,赵德才打算外出闯荡一番。五六年下来,他发现,打工不是长久之计。
  “打工不如自己创业。”2000年,赵德才回到老家种起了烤烟,几年下来,他小有积蓄。看着老家恰西村正处在云贵两省交界处,牛栏江沿村而过,加上海拔较低、气温偏高,这样的自然优势和交通条件,用来发展蔬菜种植会不会是另一番光景?
  “2016年,我花了18万块钱买了一辆货车。”赵德才说,为了方便运输、减少到处跑市场找买家的成本,买货车后自己跑销售,不担心西红柿积压变质。有了西红柿的“开门红”,赵德才决定大干一场。2019年,他向村民流转了80亩土地种植大白菜。由于是首次种植,缺乏种植管理经验,当年收效甚微,但他没有放弃,趁着跑销售的时间,四处奔波学习科学种植技术。
  “学到技术回来后,我在地里安装上喷灌设施,同时定期除草、施肥,有了水肥保障,种的大白菜品质越来越好。”赵德才说。赵德才通过几年四处求学、自学摸索,逐步掌握了各种蔬菜种植技术。连续三年,大白菜的收益都不错,每年解决周边20余人的务工问题。
  如今,为了快速将采收的蔬菜销售出去,赵德才夫妻二人明确分工,妻子在威宁负责批发,赵德才负责从恰西村将蔬菜采收、运送到批发点。时值中午,一车大白菜刚好装满,赵德才泡上一杯热茶,熟练地打开车门,点火、加油、挂挡,载着一车希望,缓缓地向山顶驶去,向着繁华的县城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