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邻居与我同岁,曾在一座大宅院共同居住了20多年,老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旧城改造中拆迁后,彼此除在逢年过节打打电话互致问候,少有联系。本以为他会捎来一些祝福的话语,未料同是人到中年的他,言语中漫散着对刚刚去世的母亲深深依恋与追忆。他在电话那头告诉我:“4天前的一个清晨,被病魔折磨多年的母亲终于合上了双眼。从今往后,我的人生永远没有了一件最为珍贵的东西———母爱!以前浑然不知,如今才深切地体会到失去母亲的巨大伤痛……愿天下所有有父有母的儿女珍惜现有的亲情,一旦失去,即便你三叩九拜,也永远呼唤不回自己的亲爹和亲娘!”
邻家兄妹中,他排行老大,为了撑起家业,十六七岁时便与父母艰难打拼,过早经历了持家的艰辛,这也使他与父母的感情尤其浓烈。他成家后,又把体弱多病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共同生活,住房虽简陋拥挤,但生活充实。我为邻居失去母亲流泪,我想我能理解邻居此时的心情。因为,最近三年内,与我共同生活多年的岳父母也先后辞世,至今我和妻子一想起岳父母,会禁不住泪流满面,沉浸在巨大痛苦中。与天下所有的长辈一样,他们为下一代默默奉献,却从不索取什么。而我们则经常以种种理由掩饰自己对老人的失礼,把家当作遮风挡雨的自由港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很少留意老人的情感需求。我记得岳父弥留之际,当我和妻子忙完一天工作,疲惫地站在他病榻前,老人每每不忘用微弱的声音招呼我俩。而我常常是一言不发、沉默以对。现在想来,那是老人当时惟一能做的,也是最深沉的表达对晚辈爱的方式了。如今,这一切只能在梦里重温。岳父母去世后,我时常责备自己,他们在时,为什么不多腾出一点时间陪陪他们?失去后才知道珍贵,然一切晚矣。
那次,我与邻居通完电话后,当天晚上,我便带着妻儿比平时便急促地赶到父母家。望着年已八旬的老人因为儿子媳妇和孙辈的到来分外开心、满足的慈善模样,自己有一种抑制不住想拥抱父母的冲动。这冲动一经产生,便牢牢地占据了我的心。尽管父母自小就给予我一种威严不可亲近的感觉,但想到已走过人生大半历程的他们从未被儿子拥抱过,这于他们、于我们,都是不公平的憾事!这样想着,我便啥也不顾,走到父母亲面前,一把将两位老人紧紧拥进怀里。一开始,父母被我的举动惊讶了,但仅仅一瞬,他们便读懂了儿子心声,回报我更深情的拥抱,并用手掌轻轻拍打我的后背。这是记忆中父母亲哄逗子女最亲切的动作。那一刻,我惟愿时间就此凝固,让亲情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