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彦坤养殖的黑山羊

管彦坤荣获全省劳模的荣誉证书和奖章
“我无法选择出身,但未来可以靠双手创造。”威宁自治县二塘镇的全省劳模管彦坤,将这句人生箴言镌刻进二十多年的奋斗征程。从背井离乡的打工者,到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羊”,如今,在威宁这片热土上,他不仅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还用黑山羊养殖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带领乡亲们共同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返乡创业 成为养殖能手
上世纪90年代,年轻的管彦坤随着打工潮远赴广州、深圳,做过小工、当过“小包工头”,漂泊十余年的他深知,异乡的繁华终究不属于自己。2011年,带着积蓄和经验,管彦坤回到家乡艾家坪村。经过半年多的探索,他发现家乡山清水秀、牧草丰茂,非常适合黑山羊养殖。“黑山羊繁殖快、肉质好,市场需求大,这不就是家门口的‘金疙瘩’吗?”管彦坤寻思着,果断筹集资金,购入70头黑山羊,开启了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疫病防控、市场销售等难题接踵而至。管彦坤白天在羊圈里观察羊的习性,晚上熬夜学习养殖技术,还多次前往外地取经。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养殖方法。到2013年,他的黑山羊存栏量已达300余只,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
成立合作社 带动乡亲共致富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13年3月,管彦坤牵头成立威宁自治县二塘镇艾家坪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聘请5名国家肉羊体系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为社员提供从选种、养殖到销售的全流程服务。?
为了让更多农户掌握养殖技术,合作社累计开展培训 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针对缺乏资金的农户,合作社还推出“赊羊养殖”模式,即农户先从合作社赊购种羊,待羊长大后再偿还本金。如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17个乡镇682户农户加入养殖队伍,户均年增收8852 元,黑山羊养殖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科技赋能 小山羊撬动大产业
“养羊也需要高科技。”在威宁自治县科技部门的支持下,管彦坤的羊圈里装上了智能监控系统,手机上就能查看每只羊的体温、进食量。同时,管彦坤的养殖合作社还与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开展深度合作,承担多项科研项目。通过引进智能养殖设备、推广疫病防控新技术,羔羊存活率从75%提升至90%以上,养殖效率提高30%。过去最怕的羊瘟,现在靠着基因检测技术,提前就能发现隐患。“以前100只羊得3个人管,现在有了自动投喂设备,一个人就能照看300 只!”管理人员管毓冈介绍。
如今,凭借优异的品质,合作社获得了“国家肉羊高效安全养殖示范基地”“贵州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等多项荣誉,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2025年4月30日,在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管彦坤被授予“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站在领奖台上,他感慨道:“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生态养殖观光园,发展‘养殖 +旅游’产业,让黑山羊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谈及未来,管彦坤信心满满。从单枪匹马的创业者,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领头雁”,管彦坤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梦想、肯奋斗,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里,一样能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