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56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林业焕发生机
新闻作者:赵庆能 陈美群 卯龙艳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沙子坡林场林下天麻种植示范基地,装载机和拖拉机在转运菌木。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的自然禀赋,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传统林业注入全新活力,逐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科技护林开创新模式
 
  “看,去年受虫害影响这片林区现在长势非常好。”
  7月2日,在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生态护林员毛超正通过无人机对去年受到虫害影响的林区进行重点巡林。
  “无人机巡林不受地形、天气的影响,而且监测效率高,范围广。”毛超介绍,几千亩的林区40分钟就巡护完毕,还能发现人眼难以观察的隐蔽问题,大大提高了巡护的工作效率。
  “我们在全县林区配备37台森林巡护无人机开展常态化巡逻,这些无人机如同空中‘森林卫士’,能够迅速覆盖广阔的林区,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病虫害预警及火灾防控。”威宁自治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林说。
  “森林卫士”呵护绿水青山,“秘境之眼”监测动物家园。
  “这片区域生物种群明显增加,接下来我们要做一次全面排查。”
  在雪山镇和观风海镇交界处妥打白冠长尾雉保护区,威宁自治县林业资源和草原保护服务中心主任陈鹏和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对野生动物红外监测仪捕捉野生动物的生活场景进行仔细分析。
  “红外监测仪能够全面了解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活动轨迹等基础信息。”陈鹏介绍,红外检测仪器的应用对于评估威宁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威宁自治县森林面积达400万余亩,林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传统人工巡护难度大,林业保护的现代化转型已经刻不容缓,新技术手段在行业生产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我们在动植物巡护、监测过程中,用硬核科技为行业发展破壁,为生产力的重新建构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林业保护是一场长期的‘双向奔赴’。”李锦林说。
 
林下经济引领新业态
 
  山区林地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林下经济与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协同发展作为一种新业态,为山区林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
  连日来,在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林下天麻种植示范基地,农机手驾驶着“爬山虎”穿梭在松涛林影间运送处理好的菌木,务工群众手疾眼快地往营养钵里面装菌棒和营养土,整个现场人头攒动、忙而有序。
  “以前种天麻的菌木纯靠人背马驮,现在用上了‘爬山虎’,效率至少提高了20倍,通过营养钵种植天麻稳产、高产、优产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基地负责人徐龙介绍,在天麻种植过程中,从菌木处理、运输的机械化,到营养钵种植的普及,基地不断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助力林下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得益于机械化运用,我们的种植规模迅速从去年的4000亩扩大到1万亩。”徐龙说。
  作为“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朝阳产业,林下经济本既能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又能加快“金山银山”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其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新生产工具、新技术的运用让新质生产力的脉动更加强劲。
  威宁自治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新路子,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形成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持续释放生态红利,生态“颜值”与产业价值实现“双花并蒂”。
  “目前,威宁林下经济面积达70万亩,2024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20亿元,有效带动5万名群众稳定增收。”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场长刘秉江介绍。在威宁,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林旅融合打造新引擎
 
  低纬度、高海拔的威宁,风光迤逦,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18℃更是吸引四方游客前来避暑旅游。
  威宁自治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规划旅游路线,深入推进林旅融合,全力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威宁百草坪,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体验骑马、露营、放风筝、品美食,作为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原,百草坪是许多人心中的“阿勒泰”,也是大家避暑旅游的首选。
  “我每年都和朋友相约来这里露营,特别是晚上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中的点点繁星,一下就让人忘了所有的烦恼。”来自六盘水的游客王庆明说,这是个远离尘俗,放飞自我的好地方。
  在威宁草海北坡,来自四川成都的杜鹏和新婚妻子一起坐在树下,面朝草海,闭上眼感受风的触摸。
  “太凉快了,不虚此行。”杜鹏说,从网上看到威宁特别适合避暑,便带着妻子前来度假。“  这里的自然风光很美,天空也很干净,现在草海边看着蓝天白云的倒影,有一种天上有海的感觉。”
  “我们打造以赏花游、摘果游、露营游为代表的休闲乡村、生态康养旅游,以现代林旅综合开发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在传统林草业发展华丽转身中的生动实践。”李锦林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纵深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林业新质生产力,积极服务“三农”,是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矢志不渝以‘新’为起点,以‘质’为关键,落脚于‘生产力’,积极探索传统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创造性实践。”威宁自治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颜兴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