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正在栽种辣椒苗
本报讯(记者 沈光勇 李玉琴) 小海镇松棵村田野间绿意盎然,务工群众穿梭于连片的蔬菜基地,刚采收完最后一茬豌豆尖,又马不停蹄地栽下新一季辣椒苗,勾勒出这个村庄“四季不断茬”的产业图谱。
7月10日,小海镇松棵村蔬菜种植基地内,70余名务工群众正在采摘豌豆尖。务工群众黄先兰作为基地里采摘速度最快、收入最高的能手,她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她说:“从豌豆尖栽种开始我就参与,现在又迎来了收获季,手脚麻利点每天能挣100多元,算下来月收入能有3000到4000元呢。”
在机耕道旁,松棵村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苟义忙着质检验收、过磅装框,身后装满豌豆尖的塑料筐正被搬上冷链车。正忙着搬运的时候,手机响起采购商催货的来电,他笑着回应对方:“放心,今天全是带着露水的新鲜货。”
苟义告诉记者:“今年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集中种植了420亩豌豆尖,目前已到了本季最后一茬采收,每天组织70余名当地村民参与采收,主要供应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批发价可达4.5元/斤。”本季采收工作结束后,基地将在半个月内完成土地翻耕整理,为下一轮豌豆尖种植做好准备。
在豌豆尖种植基地前方两百米处的辣椒种植基地内,30余名务工群众正在栽种晚茬辣椒苗,松棵村辣椒种植基地负责人赵龙向记者介绍了今年的种植规划:“我们采取‘菜-椒’轮作模式,在小海、雪山、板底三地流转土地1000余亩,首季种植的莲花白、白菜等叶菜已顺利完成采收并全部售罄,目前正集中开展第二季辣椒种植工作。”
据赵龙介绍,基地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预计9-10月辣椒将集中上市。在用工方面,基地每天吸纳20-30名当地劳动力,按照100元/人/天的标准发放工资,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近年来,小海镇认真谋划农业生产,通过系统性布局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联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构建产业联合体,带领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的双重收益实现增收,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协奏曲”。
小海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群保说:“今年小海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3.2万亩,其中玉米7万亩、马铃薯4.8万亩、豆类1.2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将突破10万吨。同时,我们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蔬菜种植面积2.9万亩、烤烟0.6万亩,这两大产业全年可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万人次,发放劳务报酬70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