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务工群众在党参基地除草
本报讯(记者 罗喜贵) 七月的双龙镇大地社区,110亩党参基地里一片热闹景象。60多岁的马兰珍挥着锄头正给党参苗除草,脸上笑盈盈的说:“从春天种植到夏天管护,只要有空我就来务工,一天100块。我这岁数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在这儿和大家说说笑笑,还能赚点零花钱。”
和马兰珍一样,50多岁的赵稳全也在基地务工,她一边麻利地给党参苗培土,一边和马兰珍聊天。“基地离家近,务工也轻松,上个月干了28天,领了2800块工资。” 赵稳全的话语里满是满足。
不远处的田埂上,基地负责人张聪聪正用手机记录党参生长情况。这位来自迤那镇的“70后”,已经种党参5年了。说起种党参,他底气十足:“去年40亩卖了90多万,今年扩大到110亩,光除草就请了50多人。自己致富的同时,还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说起党参产业的发展,张聪聪算起了经济账:“现在党参市场价不错,每斤能卖16元,亩产1300斤左右,一亩地产值预计有2万多元。”
大地社区的党参基地,是双龙镇中药材种植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双龙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涉及大地、水潮、红光、双龙、高坡、凉山等村(社区),总面积达7400多亩。
“这些中药材种下去的是希望,收上来的是效益。”双龙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陈燕说,接下来,双龙镇将继续帮助种植户把每一亩药材管好,确保年底丰收,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同时,加强产销对接,打通更多销售渠道,让这些“土宝贝”卖个好价钱,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