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一体”解“四忧”
——威宁全力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通讯员 费 雄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立足破解外出务工家庭“留守牵挂多、权益保障难、发展后劲弱”等难题,创新构建以“产业+就业”“线上+线下”“自助+互助”“自治+法治”四维一体立体化服务体系,实现务工者“闯得放心”、留守者“过得舒心”、乡村“焕发生机”的共赢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拓宽增收致富路
聚焦产业筑根基,就近就业有保障。聚焦特色农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就业”的转变,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增收碗”。建成2个万亩马铃薯、10个千亩玉米的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点;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8个、省级示范合作社45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种植马铃薯150万亩、蔬菜62万亩、苹果15万亩、烤烟21.12万亩,带动2.6万人就近就业。同时,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布局,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落地,创造超万个技术型、服务型岗位,解决150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
跨区协作拓渠道,劳务对接不断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设深圳新型产业工人党支部,累计帮助服务外出务工人员300余人次;建设“一个园区、两个市场、三个基地、一网到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与江西、安徽等10地建立劳务协作机制,设立省外劳务协作站4个,帮助处理异地维权1件,帮助讨回薪资1.8万元。实施“十项行动”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开展线下招聘活动300余场、返乡农民工座谈会74场,有组织劳务输出跨省务工就业18600余人、劳务派遣就业18245人、职业技能培训4900余人。谋划实施“五个一批”点对点输送活动,通过点对点、订单式输送劳动者6500余人。
“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畅通服务快车道
智慧平台,群众办事“零跑腿”。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梳理“六办”服务事项,明确专人负责“六办”事项咨询、解答、引导。截止目前共办理“六办”服务事项71526件,其中全程网办29667件,跨省通办10201件,预约帮办56件,邮寄快办1709件,云上视办4件,多点可办29889件。制发《致外出创业(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实现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咨询电话、就业信息平台、政策服务指南一单清,设立全县统一服务热线,搭建外出务工人员意见建议征集平台,办理反映事项1200余件。
移动驿站,惠民服务“零距离”。聚焦外出务工家庭“一老一小”办事难、进城难、往返交通负担重,创新推出“移动驿站”下乡送服务活动,将医保、人社、公安、残联等部门高频事项纳入“移动驿站”,实现政务服务“零距离”。分批次分节点陆续在乡镇循环采取“摆摊”模式开展审批工作及政策宣传与咨询解答,发放各类政策及法治宣传资料30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现场登记、办理证照100余件,减轻“留守”群体进城往返交通费负担。
“自助+互助”双向发力,共建暖心大后方
技能提升增底气,人岗相适效率高。落实职业技能等级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的“证书直补”政策,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74人,证书直补惠及59人。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参与线上职业培训,获取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证书,切实提高自身能力和薪酬待遇。实施“培训+补贴+取证”组合政策,培育“叉车工”劳务品牌,截至目前,与江西、安徽等开展电工、家政、建筑等职业技能培训2503人次,累计培训叉车技能专业技术人员477人。
邻里相帮暖人心,后方稳固无忧虑。聚焦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就医陪护、老人赡养、儿童照料、家事劳作等需求,以“一中心一张网”为基础,组建邻里守望突击队,建立“日常服务+战时响应”双机制。帮助行动不便残疾人员、高龄留守老人完成就医流程200余人次,购买生活用品300余次,形成了“农活互帮、老人互看、孩子互管”邻里互助良好氛围。创建“家家帮”邻帮互助品牌,创新开展“帮政策、帮家风、帮教育、帮健康、帮互助、帮安全、帮环境、帮勤俭、帮调解、帮发展”十帮服务。2025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帮助1.5万次。
“自治+法治”双轨并行,织密权益保障网
村规民约树新风,和谐乡里共营造。针对滥办酒席人情往来负担重、大操大办讲排场、务工人员往返开支大等问题,依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充分征求60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的意见,将红白事办理时间、婚丧酒席规模及档次、礼金数额等“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融入村规民约内容。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倡导白事办理“三原则”(直系亲属应当到,旁系亲属可以到,其他人员可不到),组建红白事集中服务队帮助办理红白事,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往返开支。建设规范化喜事集中服务点,为村民提供环境舒适、安全卫生的宴席承办服务,减少群众办事开支。
定分止争促公平,纠纷化解在一线。聚焦“人在外、事在家”的特殊性,依托自治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开通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矛盾纠纷处理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受理外出务工人员信访事项49件,办结42件,探索建立网上调解、视频调解机制,化解涉外出务工人员矛盾纠纷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