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74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红菜薹 天然好‘彩头’” 新闻发布会在毕节召开
新闻作者:文旭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记者 文旭) 9月5日,“威宁红菜薹 天然好‘彩头’”新闻发布会在毕节市召开,旨在展示产业发展现状、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传递威宁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与成果。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毕节日报社、毕节市广播电视台、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等多家媒体参加。
  发布会上,毕节市商务局副局长王伟介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威宁将红菜薹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如今已成为威宁蔬菜产业的“明星”产业。2025年,威宁红菜薹种植面积将达5万亩以上,覆盖34个乡镇(街道),总产量突破6万吨,产值可达6亿元。
  在提问环节,媒体记者围绕种植规模、成熟时节、分布状况、发展前景、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等多个方面踊跃提问。毕节市经作站、蔬菜专班、威宁自治县商务局及红菜薹产业协会主要负责人答记者问。
  种植面积和效益方面,2023年威宁红菜薹种植面积约7000余亩,产值约1.6亿元;2024年扩大至3.2万亩,产值超3亿元;2025年突破5万亩,产值超6亿元。未来3年计划新增5万亩,总面积突破10万亩,总产量突破10万吨,覆盖全县乡镇(街道),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得益于威宁高海拔、低纬度,强日照、多雨水的自然条件,威宁红菜薹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采收从9月初持续到年底。
  产销和品牌方面,威宁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组织企业参展,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积极申报“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圳品”等认证,通过红菜薹产业发展协会抱团发展,与各地多家企业合作建立种植基地,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引进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构建完整物流体系,确保产品新鲜度,冷链物流和航空运输24小时直达全国市场。同时拓展电商渠道,2023年以前基地或冷链直售,2024年发展到电商、农贸市场批发和零售,2025年形成完整产销体系,销售覆盖广东、四川、湖北、湖南、云南、江苏、浙江等地市场,红菜薹成为“黔货出山”明星产品。
  市场前景和助农增收方面,威宁红菜薹产业前景广阔,已成为主导产业。生物防治技术普及,冷链物流直达全国,协会抱团发展让30个乡镇农户共享红利。其上市期与湖北、湖南等传统主产区错开,填补市场空白,赢得价格优势。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种植销售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且增收效果明显。
  威宁红菜薹产业协会会长赵庆升告诉记者,威宁红菜薹根粗叶肥、糖分含量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脆嫩、清香、回甘”的独特风味。2025年威宁大面积种植的红菜薹共有4个品种,并不断优化品种,推广栽培技术,强化品牌建设,多方面引领红菜薹发展。当下正值上市季,采购场面火爆,供不应求。
  “威宁将继续加大红菜薹产业扶持力度,推动红菜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威宁红菜薹成为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威宁自治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