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75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覃昌国老师的一天
新闻作者:彭凯 曹静怡 罗超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覃昌国老师正在上课

  9月10日,这个数字不仅刻印在日历上,更镌刻在无数人成长的记忆里。这份记忆是关于一群人在讲台上的谆谆教诲,在作业本上细致的批注红。是他们,我们的恩师,以“9”久为功的坚守,“10”全十美的奉献,年复一年,践行着对每株“幼苗”的全心托举。
  9月8日,在第4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跟随威宁自治县第九中学教师覃昌国的脚步走进校园,用镜头记录下这位从业19年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平凡却闪光的日常。
  清晨6∶35,天尚未全亮,覃昌国老师已经出门。作为本周的值周教师,他比平日更早到校。
  6∶43,踏进校园,他放下教案本便立即戴上值周牌,匆匆赶往宿舍区与教学楼的连接通道。雨后的清晨路面湿滑,他站在路口细心提醒学生注意脚下,不时伸手扶一把匆忙奔跑的少年,柔声叮嘱“慢一点,注意安全”。
  7∶00,学生们开始晨读,覃老师才得空走进食堂。此时学生早已用餐完毕,食堂里只剩下最后几个凉了的馒头,他回到学校广播室,一边对着监控画面查看学生晨读情况,一边匆匆咽下手中的馒头。
  7∶46,他抱着教案本走向教室,第一节课是高二(2)班的语文课。7∶50-8∶30,教室里响起他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将古老的智慧娓娓道来,让《礼记》中的文字在新时代的课堂里焕发生机。
  8∶30-8∶40,覃老师匆匆回到办公室更换教材,转身又走向高一(2)班教室。从博雅楼五楼的高二教室,到三楼的办公室,再到知行楼一楼的高一教室,课间休息的10分钟堪堪够用。
  8∶40-9∶20,第二堂课。面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他的语调变得轻柔许多,不时用生动的比喻解释文言词汇,引得学生们会心一笑。
  课后,高一学生韩越涵对记者说:“虽然与覃老师相识才短短一周,但他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授课时,他总能将复杂的知识娓娓道来;下课后,他又像朋友一样关心着我们。他不仅是传道授业的恩师,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9∶20,学校大课间音乐响起,作为班主任的他站在班级队列后方,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活动安全。
  学生毛宇感慨道:“覃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敦厚朴实,但相处下来,我们发现他更有着一颗极其负责任的心。他不仅是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更是值得我们信赖的班主任。有他在,我们就觉得很安心。”
  10∶00至12∶00,是办公室里难得的安静时光。覃老师伏案备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偶尔抬头为前来请教的学生答疑解惑。
  12∶20,午间的食堂人声鼎沸。覃老师端着餐盘自然地坐在了几位高一新生中间。“饭菜还合口味吗?”“最近学习跟得上吗?”他一边吃饭,一边与学生们聊着家常,时而因学生的趣事开怀大笑,时而因听到烦恼而蹙眉沉思。这一刻,他不是讲台上传道授业的严师,而是学生们可以倾诉心声的大朋友。
  13∶20,午休铃响起。覃老师轻轻推开宿舍门,查看学生的休息情况。
  14∶30,回到办公室,他开始批改高二年级作业,期间还有新生前来谈心。他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困惑,用温暖的话语化解他们的愁绪。
  16∶15,他准时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17点10分又奔赴班主任工作会议。会议持续到18时结束。
  18∶05,他立即召集高一班委,了解班级一周情况,布置主题班会事宜。
  19∶00,他穿梭于各教室督促学生收看央视《新闻联播》。
  19∶40,主持高一年级主题班会。20点30分开始为高一学生讲解作业。21∶20又赶赴高二教室陪伴学生自习,并进行辅导。
  22∶30,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覃老师的工作却远未结束。他巡视校园各个角落,督促学生尽快回寝。23∶10,第一轮查寝开始,他轻声细语地提醒学生早点休息。
  凌晨00∶35,完成第二轮查寝后,他才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出校园。夜空中的星辰见证了这个普通教师的一天:18个小时的连续工作,近3万步的行走记录,100多次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直到采访结束时,记者才想起,覃老师今晚还没有吃上晚饭,询问之下,他的回答显得有些轻描淡写:“没事,回家简单煮碗面条吃就好了,得抓紧时间休息了,明天还得早起。”第二天等待他的,将是一上午两个班级、连堂的五节语文课。
 
记者手记
 
  从晨光熹微到星斗满天,覃昌国的身影穿梭在教室、办公室与学生宿舍之间。在他家中的书房,五六十张荣誉证书整齐陈列,宛如一幅桃李芬芳的绚烂画卷——“市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优质课一等奖”……每一张证书都镌刻着他19年育人的光阴故事。
  采访中,记者在覃昌国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束早已风干的康乃馨,那是今年高考结束后,高三毕业班学生含泪送别的礼物,花瓣虽已褪色,但覃老师却始终舍不得丢弃。干枯的花朵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姿态,犹如师者永不褪色的初心。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样一个细节:记者注意到,覃老师清晨到办公室后接的半杯水,直到中午时分才终于被他想起。一次次拿起又放下的过程中,批改作业、解答疑问、安抚情绪、备课研讨......这半杯水默默见证着一位教师平凡而充实的工作日常——学生的一声询问、一次请教,就能让他们放下刚拿起的水杯,这已成为他们无需思考的职业本能。
  谈及19年的执教生涯,覃老师目光坚定,言语中充满深情:“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19年来,最让我感到幸福的,莫过于见证孩子们的成长,收获他们的信任。”
  这是广大人民教师一天的工作缩影,这一天就是他们的每一天。他们将时光奉献给学生的成长,把心弦系在学生的未来。以笔墨为桨,以讲台为舟,摆渡无数人跨越知识的海洋,扬帆远航……
  时值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向每一位耕耘不辍的人民教师致敬。是他们用平凡的每一天,浇灌了每一个不平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