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75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双龙镇水潮社区: 西红柿迎丰收 群众务工增收忙
新闻作者:罗喜贵 罗纱 向旖阳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人正在仓库里分拣西红柿




务工群众正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


  金秋时节,走进双龙镇水潮社区江楠集团蔬菜大棚基地,一个个大棚内,绿油油的西红柿藤蔓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西红柿,务工群众们提着白色的塑料桶穿梭在大棚间,正忙着采收成熟的西红柿;基地旁边的仓库里,工人们正在将西红柿分类、打包、装框;仓库门口,三四辆大卡车蓄势待发,准备将西红柿发往全国各地。整个基地,一派繁忙热闹的秋收景象呈现在眼前。
  “今年920多个大棚全种了西红柿,5月份栽下幼苗,9月就迎来集中采收期。”贵州江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威宁分公司管理人员范胜波随手拿起一个果皮鲜亮、果肉饱满的西红柿笑着介绍,今年气候适宜,西红柿长势良好,“预计平均亩产能突破1万斤,现在市场批发价稳定在2元左右,每天光往外运就得装30多吨,主要发往成都、重庆、长沙、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订单排得满满的。”
  大棚里,50多岁的水潮社区村民张兰兰正提着白色塑料桶采摘着成熟的西红柿,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她却笑得格外开怀。“从开始采收,我就天天来这儿干活,一天工资不少于90元,一个月下来能挣3000元左右,够一家人的日常开支了。”她边说边把西红柿往桶里放,动作麻利又熟练,“以前总担心年纪大了没人要,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真是太好了。”
  村民杨建则是大棚里的“多面手”,从育苗期照料幼苗,到生长期修剪藤蔓、施肥浇水,再到采收期分拣果实,每个环节他都得心应手。“我跟着公司干了大半年,每月工资不下4000元,一年算下来能挣四五万,比以前在外打工强太多了。”杨建擦了擦汗,指着旁边的育苗棚说,“不仅能挣钱,还跟着技术员学了不少种植技巧,以后自己想搞点小种植,也有技术底子了。”
  大棚外的运输道上,赵美正驾驶着拖拉机,将刚采收的西红柿往分拣车间运。“我负责运输,每天能挣1500元,一个月能拿4500元,最满意的是早晚能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他熟练地调整着拖拉机方向,车厢里的西红柿丝毫没有晃动,“以前总纠结要不要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再也不用为这事犯愁了。”
  热闹的丰收场景背后,得益于公司打造的全产业链模式。公司自2019年入驻威宁以来,从专业育苗、科学种植,到市场对接、包装物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把控,不仅保障了西红柿的品质和销路,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现在每天平均用工达150人,采收、分拣、运输这些岗位,全是本地村民。”范胜波说,“这条从田间到市场的产业链,就像一条‘增收链’,让水潮社区的村民不用出远门,就能靠双手挣到钱增加收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做优做强威宁蔬菜品牌,带动更多威宁当地务工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