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分拣的新鲜西红柿

刚采摘的新鲜西红柿堆成 “小山”
金秋九月,走进小海镇松山村的江楠集团大棚蔬菜种植基地,900多个整齐排列的大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藤蔓,饱满的果实泛着新鲜光泽;务工村民们提着水桶穿梭在棚间,熟练地采摘成熟果实,一派丰收景象映入眼帘。
“我们公司2021年就扎根松山村了,当时流转300亩土地建了900多个种植大棚,今年全部种上了西红柿。”?基地负责人范胜福一边查看西红柿长势,一边介绍,“从8月25号开始采摘,能一直采到10月底。今年行情好,每亩能采收西红柿1万斤左右,产值达到2万元。” 在基地的分拣厂房内,刚采摘的新鲜西红柿堆成 “小山”,务工群众围在 “果山” 旁,按照果实品相分类装筐。
为保障西红柿新鲜度,基地建立了高效的产销衔接机制。“这些新鲜西红柿得跟时间赛跑。” 范胜福指着厂房前正在装车的大货车说,“每天采摘、分拣完,最晚下午就能装车,12小时内准能送达成都批发市场,重庆、广州的订单也不少。”
近年来,依托特色产业,松山村不断扩大产业版图,形成 “西红柿+烤烟+精品蔬菜” 的多元产业布局,为村民搭建起家门口的就业增收平台。今年,松山村不仅有江楠集团蔬菜种植基地的300亩西红柿,还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将西红柿种植规模扩至1000亩,为300名村民解决了稳定就业问题。
村民赵体群便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我在基地种西红柿好几年了,从春天栽苗到秋天采收,全程都跟着干。” 赵体群笑着说,“离家就几分钟路,一点不耽误照顾家里,一个月工资3000元以上,收入稳定。”
除西红柿产业外,松山村还引导村民种植2000亩烤烟,预计总产值达1200万元;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种植精品蔬菜100亩,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1500亩,仅这一项就实现产值900余万元。同时,松山村还是威宁远近闻名的火腿交易地,全县近八成的火腿交易在此进行。2023年,村里打造了全县首个火腿交易市场,每逢日期尾号3、6、9日进行集中交易,单日火腿成交量达30吨以上,交易额达200万元左右。
从零散种植模式,到“产+销”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从单一粮食种植,到多元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松山村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振兴之路。如今的松山村,不仅装满了城里人的“菜篮子”,更实实在在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我们将继续立足全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品牌,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松山村党支部书记程宗辉说,未来松山村将持续深化产业融合,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