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78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大街乡:“椒”艳满山 丰收在望
新闻作者:罗超 彭凯 罗纱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武和家人在采收辣椒


  本报讯(见习记者 罗 超 记者 彭 凯 罗 纱) 初秋的乌蒙高原,细雨初歇,晨露未晞。近日,走进大街乡牛吃水村,层叠的坡地上,连片的辣椒田宛如大地调色盘——子弹头辣椒红艳欲滴,线椒修长垂挂,螺丝椒弯曲如旋,在青翠叶丛间摇曳生姿。农户们穿梭于田垄之间,手指翻飞,鲜椒落筐声声清脆,一筐筐火红的果实渐堆成小山,静候装车运往烘干厂……这片土地,正酣畅奏响着一曲热烈的丰收“椒”响曲。
  在牛吃水村三组村民夏武的椒田里,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只见夏武带着全家采收辣椒,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试种的新品种子弹头辣椒亩产能有2000斤左右,收购价稳定,比以往种玉米收益翻了两三倍,明年打算再扩种一些。”夏武捧起刚摘的辣椒,信心十足。
  不同于夏武家的家庭经营,牛吃水村五组村民程光芬的辣椒种植规模更大。山坡上,十余名务工群众正低头采收。“今年村里推广子弹头辣椒,还帮我们和加工企业签了订单合同,放心多了!”程光芬一边查验辣椒品质,一边介绍道。“我家今年种了40多亩辣椒,最忙时每天要请十多名帮手,从种到收,一年到头用工不断。”她指向身后忙碌的场景,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产业振兴,不仅富了种植户,更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程光芬的辣椒田里,来自牛吃水村七组的务工群众张吉祥正熟练地采摘。弯腰、伸手、轻掐,一串红椒应声落筐,动作行云流水。“一年下来辣椒地里活计不断,农闲我就来帮忙。摘辣椒按斤算,五毛一斤,利索点一天能挣上百元。”张吉祥说,在家门口赚钱,还不误照顾老小,比外出打工强得多。
  满山“椒”艳的丰收景象,源于牛吃水村辣椒产业的积极转型。据村党支部书记谢武介绍,往年村里多种植工业辣椒,结构单一、风险较高。“受气候条件、种植技术和价格波动影响,种植辣椒的农户收入很不稳定,有的年份甚至会亏本。”这一困境促使村子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今年在乡政府协调下,我们考察引进了子弹头、螺丝椒等多个新品种。”谢武补充道,与企业议定“订单种植”模式,由厂家免费提供种苗、地膜、化肥,并开展技术培训,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让农户从“不敢种”变成“争着种”。
  2025年牛吃水村共种植子弹头、线椒、螺丝椒及工业辣椒等700余亩,参与农户近百户,总产值突破350万元。
  千椒红遍织富路,百业兴旺绘新图。牛吃水村的辣椒丰收,正是大街乡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大街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产销对接多措并举,全力护航蔬菜产业发展。2025年,全乡蔬菜种植势头良好:种植辣椒1330亩,产量超90万公斤;种植白菜2360余亩,产量达410万公斤;种植萝卜480余亩,产量超102万公斤;另有茄子、花椰菜、红菜薹等10余个品种。全乡蔬菜总种植面积近5000亩,总产量逾6000吨,多品类协同、产销衔接的蔬菜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从“一颗椒”到“多样菜”,从“一村红”到“全乡兴”,如今的大街乡,正以产业振兴为旋律,以群众增收为节奏,在乌蒙高原上奋力奏响乡村振兴的丰收“椒”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