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采收党参籽
本报讯(记者 罗 纱 见习记者 马芳洁) 金秋十月,牛棚镇的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水源村成片的党参郁郁葱葱,壮实挺拔。正值党参管护关键期,村里的种植大户崔二才带着工人们在党参地里娴熟地除草和采收党参籽,精心照料每一株党参。
去年,崔二才敏锐捕捉到党参市场行情走高,果断前往海拉镇学习种植技术并引进优质种苗,成功试种的18亩党参,不仅给他带来了18万元的净利润鼓了腰包,更是点燃了全村产业发展的希望。
今年,崔二才带头示范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6亩,其中包含40亩成品党参,12亩小苗培育和4亩专门用于采籽的党参。“成品党参3月份栽下苗,10月份采收,今年长势不错,非常有奔头!”崔二才望着长势喜人的参田,干劲十足。
在崔二才等种植能手的示范带动下,水源村党参产业发展迅速。村党支部书记史苍银介绍,今年全村党参种植面积跃升至约2000亩,较去年增长近60%,目前全村已有140多户农户投身党参种植。“去年崔二才等大户的成功,是今年面积大幅增加的关键动力。”史苍银说。
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崔二才的党参种植规模扩大带来了旺盛的用工需求,高峰时需有20多人同时劳作。村民唐忠英今年三月起就一直在崔二才的党参田里务工,她说:“从栽苗、拔草到现在收党参籽,一直跟着做,120元一天,收入稳定,还能兼顾自家的活。”
史苍银说:“党参产业不仅显著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更通过吸纳本地劳动力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产业兴,百姓旺。牛棚镇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全镇目前发展种植党参6000余亩,并通过加大管护力度、打通销售渠道等措施,逐步将党参种植打造为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之一。丰收在即的党参田里,承载着百姓对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