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清远身着防护服给牛喂草料
在斗古镇石营村,村民廖清远凭借一股敢闯敢试的“牛劲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不仅自己成为了养殖百余头肉牛的“牛老板”,更如一只强劲的“头雁”,带领石营村的乡亲们共同撬动潜力巨大的乡村“牛”经济,蹚出一条坚实的产业致富路。
斗古镇石营村的山坡上,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唤醒了静谧的村庄。在威宁县鑫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养殖场内,100余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嚼着草料,廖清远正忙着添料、清扫。
谈起养牛的初衷,廖清远打开了话匣子。自己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看着父辈靠养殖养家,加上偶然出去学习接触到专业养殖,廖清远更加坚定了走养牛这条路。2021年底,廖清远通过自筹加上帮扶资金共计投入100多万元,建牛舍、引良种、学技术,一头扎进了他的“牛事业”中。
与传统散养不同,廖清远走的是科学化、规模化的路子。他引进优良肉牛品种,建设了通风、卫生的标准化牛舍,并学习了科学的配料和防疫知识。从“门外汉”变成了精通饲喂、防疫、繁殖的“土专家”。为降低成本,廖清远还引进了一系列科学养殖机器,草料运送、搅拌、装车一条线完成,节省人力并极大提高了养殖效率。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他的养殖场现存栏肉牛132头,今年卖出20头,收入20余万元,这“第一只头雁”率先飞出了一片新天地。
廖清远的养殖场需要人手,他优先聘请村里的群众,养殖场需要大量草料,他就以市场价向村民收购玉米秸秆和牧草。他说:“当时就想,光靠嘴说不行,我得自己先做起来,做成功了,大家才会跟着干。”廖清远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成了大家随叫随到的“技术顾问”。在他的示范和带动下,石营村目前养殖10头牛以上的共计10余户。“下一步,我希望联合村里的养殖户,让大家逐步加入合作社,共同把养牛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廖清远信心满满地说。
在廖清远这只“头雁”的领航下,石营村的“牛”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带领着村民在共同富裕的广阔天地中振翅高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