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采收韭菜
本报讯(记者 沈光勇 李玉琴) 近日,草海镇中海村的80余亩晚茬韭菜迎来采收高峰,种植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在田间铺展,数十名村民分散在田垄间,手中镰刀轻轻一割,一丛丛青翠饱满的韭菜随即倒下,随后有序完成拢堆、捆扎、装箱,每个环节衔接流畅,默契十足。
这片绿色产业基地,自2023年建成以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培训三重路径,让村民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我主要负责基地的技术管理,闲时也参与采收,每月能拿5000多元的工资。”来自双龙镇的务工群众潘艳平笑着说。
据基地负责人袁晓梅介绍,目前采收的是今年第二茬韭菜,基地全年韭菜亩产量4000斤左右,地头收购价稳定在每斤1元左右,产品主要销往沿海城市;基地日常用工需求保持30人以上,日均工资约110元,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从传统零散耕作到集约化生产,从单一种植到产业化发展,草海镇以一棵小小的韭菜为突破口,不仅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