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雪山镇石林村200余亩草乌进入种子采收关键期。威宁县朋康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当地务工群众抢抓农时加紧采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这株高原“致富草”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合作社草乌种植基地,连片的草乌植株郁郁葱葱、长势旺盛,务工群众斜挎背篓、手持剪刀,有条不紊地挑选成熟饱满的草乌果实采收。
“我们2024年4月在石林村首次流转38亩土地开展草乌育苗,经过逐步拓展,如今种植规模已达230亩。”合作社负责人晏华康一边指导群众规范采收,一边介绍。采收后的草乌果实将集中进行晾晒、剥壳、选种处理,处理后的种子将实现“双重价值”——部分留存作为明年育苗的优质种源,另一部分销往各地。
草乌产业的稳健发展,得益于石林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高原独特的冷凉气候、疏松肥沃的土壤,为草乌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合作社精准把握这一优势,采取“药企订单+公司+合作社”模式,由云南白药集团与威宁天露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威宁县朋康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基地实施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起从育苗、种植到采收、销售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成功推动草乌产业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化管控”转变,实现从“看天收成”到“稳定丰收”。
“按当前长势预估,今年草乌亩产可达1吨左右。我们采取订单种植的模式,鲜品每吨能卖到1.5万元,干货每吨7万元,预计今年总产值将突破400万元。”晏华康信心十足地说。
产业兴则群众富。草乌产业的发展,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王英将自家20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能稳定获得600元流转费;同时,她和老伴长期在基地务工,每人日均收入120元。在石林村,像王英这样借产业东风实现增收的群众还有很多,在草乌种植和采收高峰期,基地每天用工量达100余人,人均日收入120元至150元,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谈及未来规划,晏华康说:“我们将继续扩大草乌种植规模,通过提供技术指导、种苗供应、保底收购‘一站式’服务,吸引更多周边群众参与到草乌产业中,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
从试种成功到规模化推广,从单一采收块根到种子、块根产销并行,雪山镇石林村的草乌产业,正以“一粒种子”为起点,在高原沃土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答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