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光华在查看晚秋蜜桃长势

杨光华荣获“全国劳模”的荣誉证书和奖章

杨光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要想富,找光华,荒山能长‘金娃娃’。” 在大街乡金星村,这句朗朗上口的话,是村民们对杨光华最真挚的赞美。皮肤黝黑、脚踩胶鞋的杨光华,用20多年时间,将“守着青山受穷”的困境,改写为“千亩果园生金”的传奇。
从“土专家” 到 “全国劳模”,杨光华用20余年的坚守,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农民奋斗之歌。
十年学艺磨利剑 背包藏梦归乡来
1976年,杨光华出生于威宁自治县大街乡一个普通农家。初中毕业后,他短暂务农,却无奈地见证了家乡 “守着青山受穷” 的窘迫现实。望着那连绵起伏却毫无生机的荒山,杨光华的心中满是不甘与困惑:“祖祖辈辈辛勤耕耘,为何还是难以摆脱贫困?”1990年,他怀揣着改变家乡命运的梦想,毅然踏上了长达十年的学艺之路。
这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湖南、浙江、广州、云南、四川等地。在四川拜师时,为了观察果树病虫害周期,他在果园的帐篷里一住就是三个月,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却密密麻麻记满了3大本笔记。从土壤改良到果树修剪,从病虫害防治到田间管理,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农业技术的养分,每一滴汗水都在为未来的梦想积累力量。
2000年,杨光华带着一身过硬的本事回到家乡。然而,眼前的景象依旧令人心酸,传统种植方式完全靠天吃饭,村里的年轻人为了生计纷纷外出务工,撂荒地随处可见。站在自家的山坡上,他给自己立下“军令状”:“我一定要让这片土地长出‘金果子’,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迎难而上“闯新路” 果满枝头富乡亲
2011年,他联合5户村民成立威宁绿宝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威岭”“威宁绿宝”等商标,正式开启了规模化种植的艰难征程。创业之路总会遇到挫折,由于对当地土壤酸碱度判断失误,首批引进的桃树苗大面积枯萎。他带着技术团队蹲守果园三个月,采集200多个土壤样本,跑遍省内外科研机构,最终摸索出“测土配方+有机肥改良”的本土化方案。
2013年,杨光华合作社首批挂果的晚秋蜜桃在毕节农博会上惊艳亮相,甘甜脆爽、桃味浓郁的蜜桃每斤收购价高达8元,这让乡亲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曙光。此后,找他学习种植技术的人络绎不绝,合作社的规模也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从最初的5户,逐渐覆盖到大街乡、猴场镇等30多个乡镇。
杨光华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合作社推行“保底分红 + 效益分成” 的模式,积极吸纳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免费为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且统一收购销售农产品。目前,该合作社带动大街乡、猴场镇等30多个乡镇(街道)发展精品水果2万余亩,培训农户2100余户、2万余人次,脱贫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曾经的“穷山沟”彻底变了样。
科技赋能绘新篇 智慧农业筑未来
“种地不能光靠力气,得靠脑子。”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杨光华深知,要想真正突破山地农业的瓶颈,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1年,他精心打造了 “速效高密植智慧果园科技示范基地”,这成为他践行 “科技兴农” 理念的主战场。他积极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先后引进车厘子 “黑珍珠”、冬桃 “迎雪”、奶油蟠桃等30余个优质品种,大胆开展 “错季挂果” 试验,填补了西南地区秋冬水果市场的空白。2023年,基地的 “威岭晚秋蜜桃” 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凭借优良品质,远销粤港澳大湾区,为当地农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杨光华化身为科技农业的“传播使者”,足迹遍布全县20多个乡镇,创新采用 “线上 + 线下” 的培训模式。线上,他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直播果树修剪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农户答疑解惑,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学习;线下,他举办 “院坝课堂”“基地实训”,手把手地教农户使用无人机喷药、操作智能水肥系统等现代化农业设备。2024年,他全年现场服务时长高达162天,仅在大街乡和陕桥街道就驻扎了92天,带领团队完成了5000余人次的技术培训。
在大街乡金星村,他打造 “山上种果树,山下种蔬菜” 的立体农业模式,产品直供重庆、成都超市。2023年,合作社种植辣椒2000多亩,帮助全县群众销售辣椒,总产值突破 500万元,带动5000多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他还培养出了5名 “土专家”,2人获评高级农艺师。如今,他正谋划 “农业云” 平台、智慧农业产业园,让威宁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奔向全国。
2025年4月28日,对于杨光华来说,是一个无比荣耀的日子。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 “全国劳动模范” 称号。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他的心中满是感慨: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多年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载誉归来的他,没有丝毫的骄傲与懈怠,第一时间又换上那双沾满泥土的胶鞋,钻进了果园。他的手机依旧24 小时开机,随时接听农户们的技术咨询电话。2024 年荣获第六届 “中国创翼” 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专项一等奖的奖金,他也毫不犹豫地全部投入到合作社的技术研发中。
谈及未来,杨光华的眼中闪烁着创业者的激情与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威宁的山更绿、水更清、农民更富,让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让乡村充满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