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38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张万萍工作室:科技赋能引领农业产业发展
新闻作者:沈光勇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万萍科研团队的农技人员现场指导韭黄种植技术。




在草海镇同心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张万萍科研团队的农技人员正现场与群众研讨西红柿种植技术。




在小海镇三河村蔬菜种植基地,张万萍科研团队的农技人员正与群众现场研讨生态蔬菜种植技术。


   “每一窝韭黄苗要栽15株以上,太少了到时候分裂就少,影响下半年收成.....”近日,在海边街道黄仓社区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里,来自张万萍科研团队的贵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徐秀红,一边挥动锄头种韭黄,一边向种植人员讲解韭黄种植技术。
  位于威宁自治县“科技特派员之家”的张万萍工作室,是毕节市首批骨干培育工程的专家工作室,自2023年挂牌成立以来,该工作室在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教授张万萍的带领下,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充分发挥专家人才的引领作用,通过人才培养和农业产业技术的双重推动,为毕节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入驻威宁以来,张万萍工作室组织技术骨干开展培训近百次,培训各类人员1500余人次,培育了一批本土“田秀才”和“土专家”。与此同时,工作室还在威宁组织开展各类农业培训活动50余次,切实为合作社、种植大户(企业)等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威宁自治县小海镇三河村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赵庆升说:“经过张万萍骨干工作室专家学者的指导,我们公司蔬菜种植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从选种、种植、采收等,都学到了很多经验,产值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自2023年5月份成立以来,工作室依托“组团式”帮扶,联合市外在毕专家学者,建立高层次专家人才“1+N”导师帮带机制,经过近两年的有效运作,目前已发展起近20名骨干成员,在威宁、七星关区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针对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工作室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高效种植技术、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张万萍工作室骨干成员、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副站长赵庆炼说:“通过张万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将在骨干工作室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指导合作社、群众种植蔬菜,让群众增收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