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38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蒋仕祥:从青藏线到乌蒙山的三次“冲锋”
新闻作者:何雨露 宋邦辉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蒋仕祥的个人荣誉证书

蒋仕祥正在给学生们上法治音乐课

  在威宁自治县,退伍老兵蒋仕祥的名字家喻户晓。从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到乌蒙山区扶贫战场的“领路人”,再到退休后奔走于各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和法制音乐课的“传播者”,他用四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钢钎凿穿关角山:青藏铁路上的青春印记
 
  1976年的春天,18岁的蒋仕祥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经过三个月的严格训练,他被分配到铁道兵第四十七团一营二连二排六班,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青藏铁路建设中。
  “那时候的关角山隧道,是我们用命拼出来的。战士们要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上,面对缺氧、严寒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塌方。”回忆起1978年参与建设的海西州天峻县关角山隧道,蒋仕祥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进隧道时的场景:昏暗的灯光下,空气里弥漫着炸药和水泥的味道,头顶不时有碎石掉落,“就像在巨兽的肚子里干活。”他声音激动地形容道。
  “每月上旬每天工作8小时,中旬每天工作12小时。最难受的是打风枪,震动传到全身,连心脏都在发抖。”蒋仕祥回忆道,“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吃住都在隧道里。”在最紧张的施工阶段,他和战友们创造了连续奋战36小时的纪录。
  “隧道贯通那天,战友们欢呼雀跃!”蒋仕祥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年轻战士站在隧道口,黝黑的脸上挂着泪水和笑容。在铁道兵服役期间,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团营嘉奖8项(次)。这段用钢钎和铁锤书写青春的岁月,成为他一生最珍贵的记忆。
 
铁锹劈开脱贫路:乌蒙山区的“兵支书”岁月
 
  在乌蒙山深处的龙场镇河块村,村民们至今仍记得2013年背着行囊来驻村的“蒋检察长”,时任威宁检察院副检察长的蒋仕祥主动请缨驻村扶贫,把铁道兵的精神带到了脱贫攻坚一线。
  驻村第一天,蒋仕祥就带着工作笔记走遍了全村。一个月下来,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的困难:摇摇欲坠的村级活动场所、泥泞不堪的学校操场、靠天吃水的困境……这位曾经的铁道兵战士,像当年测绘隧道一样为村庄“把脉问诊”。
  最让蒋仕祥揪心的是河块小学800多名师生,泥巴操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四溅。他连续奔波一个月,终于争取到26万元专项资金。施工期间,他天天蹲守工地,连混凝土配比都要亲自把关。如今,两个标准化篮球场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乐园。
  半年间,蒋仕祥陆续争取到121万元帮扶资金,崭新的村公所拔地而起,连户路硬化工程全面启动,65万元的饮水工程顺利推进……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是他无数次的奔波与坚守。
  “他修的不仅是路,更是民心。”村民们这样评价。在施工期间,蒋仕祥始终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当发现村民陈永国家屋顶漏雨时,他二话不说爬上楼梯修补。这些场景,深深烙印在了村民的记忆里。
  从青藏铁路到扶贫一线,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如今,走在河块村整洁的村道上,看着孩子们在新操场上奔跑的身影,蒋仕祥满脸欣慰。
 
琴弦奏响双课堂:法治与国防的教育实践
 
  退休后的蒋仕祥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青少年法治和国防教育中。他创新性地将音乐与教育相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法治音乐课”和“国防教育课”。
  在威宁的多所中小学,蒋仕祥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蒋爷爷”。他将青少年犯罪案例与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旋律的起伏映射少年内心的挣扎,用歌词的叙事揭开犯罪背后的社会隐痛,在节奏中埋下警示与救赎,让叛逆少年在旋律中找到共鸣、远离犯罪、重回正轨。
蒋仕祥的课堂很特别,他不会照本宣科地讲大道理,而是用自己当兵时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家国情怀。讲到边防战士在雪地里站岗,他会唱起自己编的军歌;讲到抗战历史,他会拿出老照片,让孩子们触摸那段峥嵘岁月。他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他们不能忘记历史。国防教育,就是要让年轻一代知道,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安稳生活。”
  寒暑假期间,蒋仕祥会定期带着竹笛来到自治县儿童福利院,为这里的孩子们开设音乐课堂,他用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填补着孩子们心中对温情的渴望。这位老兵不仅教会他们吹奏《我和我的祖国》,更用军人的坚韧教会他们直面人生。
  课后,总能看到孩子们围着他,有的帮他拿二胡,有的整理乐谱,最小的孩子甚至踮着脚要帮他提水杯。自治县儿童福利院院长马雪说:“蒋老师带来的不只是音乐,更是一束照亮他们心灵的光。”
  三种身份,一种本色。今年,蒋仕祥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生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如今,这位67岁的老兵依然奔波在威宁的山路上,他的竹笛声依然回荡在校园里,他的故事依然激励着更多的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蒋仕祥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永不褪色的军人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