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64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曹廷珍:用青春热血铺就“康藏天路”
新闻作者:刘砺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玉龙镇中营村二组,住着一位特殊的老人——曹廷珍。这位出生于1936年7月的中共党员,曾是18军的一名战士,更是第一批奔赴西藏修建康藏公路的“高原兵”。他的青春岁月,与雪域高原的天路紧密相连,用热血与汗水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1953年12月21日,年轻的曹廷珍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热忱报名参军,原本计划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他,在毕节被编入18军54师162团4连五班(后编入0074部队三支队二分队四连五班),奉命前往西藏修建康藏公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腊月二十二到了海子街,在那里训练了一个月,连春节都是在训练基地过的,年后才正式出发。”
  康藏公路的修建堪称 “天险工程”,曹廷珍和战友们主要负责怒江段的施工。“怒江那个老岩就是我们打通的,穿过去绕两个拐才出去。” 老人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自豪。当时的施工条件极其艰苦,没有现代化设备,全靠钢钎、大锤和人力作业。“施工时分任务,没有时间限制,早上出去要到晚上才回来。” 更艰难的是物资匮乏,“没有吃的时候,我们就去找野菜充饥。” 与他一同并肩作战的还有段正友、陈正朝、聂太华、韦银祥等战友,一群年轻的身影在雪域高原上铸就着奇迹。
  在西藏的五年间,曹廷珍从未回过家。1956年3月4日复员后,他又于1957年在拉萨担任警察,直到1958年才退职返乡。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对 “奉献” 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参军当年,他加入了共青团,返乡后又光荣入党,先后担任8年村长和民兵连长,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从康藏公路的筑路先锋到家乡建设的带头人,曹廷珍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他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在雪域高原上劈开的不仅是山路,更是连接边疆与内地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