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游客正在采摘葡萄

游客正在采摘葡萄
本报讯(记者 罗喜贵) 金秋时节,岔河镇恰西村的威宁宏宁特色产业有限公司葡萄大棚种植基地内,一派丰收盛景。绿油油的葡萄藤顺着支架蜿蜒攀爬,翠绿叶片间,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晶莹剔透,微风掠过,果香四溢。
“早就听朋友说这里的葡萄好,今天特意约了闺蜜来采摘,果子又甜又新鲜,过两天还要带家里人再来体验。” 拎着满满一袋葡萄的游客禄梅笑意盈盈地说。
这片让游客赞不绝口的葡萄基地,是恰西村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基地始建于2022年,占地面积20多亩,通过“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合作模式建起40多个半棚设计的大棚。这种独特的大棚结构极具巧思,上半部分覆盖薄膜实现遮风挡雨、保温保湿,下半部分裸露通风,既能有效抵御暴雨、低温等自然灾害,又能抑制病虫害侵扰,为葡萄生长创造了优质环境。
种植过程中,公司坚守无公害理念,每年12月便将腐熟农家肥施入土壤,后期追肥也全部采用自制农家水肥。得益于科学管理与大棚优势,即便不打农药,葡萄依旧长得饱满,果肉鲜嫩、口感清甜,一经上市便广受消费者青睐。
“去年收获2万多斤,今年长势更好,预计产量能翻倍至4万斤以上。” 基地负责人宁选争介绍,眼下葡萄进入成熟期,10元一斤的采摘价吸引了大批游客,加上外地客户的电话预订,今年预计总收入可达50万元左右。
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企业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成为周边群众的“增收引擎”。在基地负责大棚管理的宁选国便是受益者之一:“基地建成后我就一直在这儿工作,负责锄草、施肥、修枝等日常管理,每月工资4500元,一年有四五万元收入。”据恰西村党支部书记高建华介绍,仅葡萄产业每天就能带动20余名当地群众务工,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
葡萄产业只是恰西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恰西村已培育起葡萄、核桃、软籽石榴等多个特色产业,总面积达1000余亩。
“下一步,我们将以葡萄产业为核心,沿河道扩大种植规模,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活力。”高建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