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在采收红菜苔
本报讯(记者 罗 纱 祖海雪 见习记者 马芳洁) 金秋十月,雪山镇灼乐多村威宁能才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红菜苔种植基地里,务工群众穿梭在田间,采摘、捆扎,动作娴熟流畅,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八月初下的苗,九月中旬就迎来采收季,能一直采到年底。” 合作社负责人李仁平,随手拿起一把刚采摘的菜苔笑着说,“看看这品质,饱满紧实,亩产量稳稳有两千斤。”
今年,该合作社从雪山镇灼乐多村、凉山村流转了700多亩土地种植红菜苔,眼下正值采收高峰期,每天采摘量达一万斤左右。而灼乐多村高海拔、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的特性,恰好造就了红菜苔的出众品质——色泽鲜亮紫红、茎秆脆嫩清甜。优良的品质造就了畅通的销路。每天傍晚,满载红菜苔的货车陆续驶向江楠物流园,随后奔向湖南、上海、深圳等地的广阔市场。
“市场行情虽然不稳定,但我们红菜苔品质过硬。” 谈及今年的价格,李仁平底气十足,“行情最高时一斤能卖到8块,低谷也稳在3元以上。” 目前,基地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这一车车高原红菜苔,不仅端上了大城市的餐桌,更实实在在鼓起了种植者的腰包。
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红菜苔,不仅释放出蓬勃的产业活力,还在当地百姓家门口铺就了增收路。基地每天吸纳130多名周边群众就近就业,整季红菜苔从种植到采收,务工支出超过一百万元。同时,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费,也进一步拓宽了百姓的增收渠道。
青松村的赵海娅便是务工队伍中的一员。秋日阳光下,她利落地采收着鲜嫩的红菜苔,她说:“合作社每天车接车送,中午还管饭,一天稳稳当当挣130块钱。” 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她既能踏实赚钱,又不耽误照料家庭。
如今,雪山镇红菜苔种植面积已达4500亩。这一垄垄铺展在沃野上的紫红,不仅是大地的馈赠,更成为当地百姓握在手中的“金钥匙”,生动诠释着产业兴农、就业惠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