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90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科技服务赋能党参产业提质增效
新闻作者:祖海雪 马芳洁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的田野)

 

技术人员和村民正在测产


  本报讯(记者 祖海雪 见习记者 马芳洁) 初冬时节,正是党参采挖的黄金季。连日来,威宁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到迤那镇五星村、大地村等党参主产区,开展实地测产与田间调研,一场围绕党参产业“把脉问诊”的科技服务在田间地头展开。
  在党参地里,参农陈凤英算起了今年的收成账:“一亩能收1500斤左右,卖八九块一斤,比栽包谷洋芋划算。” 同时,她也道出了今年的不易:“今年雨水偏多,气候不稳定,加上土地重茬种植,产量确实不如往年。”?陈凤英的这番话,正是当前迤那镇部分党参种植户面临的困境。
  测产团队正是为了精准掌握这一情况而来。他们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种植条件地块进行测产,测量结果直观地反映了问题:一块地亩产量是800斤左右,另外一块地的亩产量是1500斤左右。
  产量波动的背后,“重茬”是元凶之一。带队的威宁农业农村局中药材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段荣华分析指出,党参忌连作,长期在同一地块种植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病虫害加剧,从而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此次测产中产量较低的地块,大多存在重茬种植的问题。
  测产中发现的问题为下一步农技推广工作指明了方向。段荣华说:“我们将把宣传党参重茬的危害和推广轮作技术作为重点工作,深入到各个乡镇,引导农户科学轮作,并配套推广绿色高产技术,帮助农户在稳定品质的前提下实现产量与效益的双提升,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此次测产调研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产量统计,更是一次精准的“田间会诊”。它将技术服务直接送到农户身边,用科学数据为产业“把脉”,为解决实际问题“开方”,体现了威宁农业部门推动特色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务实行动。随着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落地,迤那镇乃至全县的党参产业有望克服当前困难,迎来更加丰饶的丰收图景。